嘉人 marie claire 紛享世界 風(fēng)格由我

在線閱讀《生之實現(xiàn)》

來源:嘉人網(wǎng) 編輯:Faith
導(dǎo)讀:本書一改泰戈爾擅長的詩歌體裁,用議論性或抒發(fā)、或評論地表達(dá)出作者對于宗教精神的思考。書中插圖由泰戈爾親自所作。

 

 

那種精神是什么呢?《奧義書》說道:“它的本質(zhì)就是光明和一切生命,就是宇宙意識,就是梵(Yaçchāyamasminnākāçē tējōmayō'mritamayah purushah sarvānubhūh)。”唯有“他”的精神覺察一切、感知一切。我們的肉體和靈魂淹沒在“他”的意識中。太陽吸引地球是通過“他”的意識,光明得以從一個星球向另一個星球傳遞也是通過“他”的意識。

這種“光明和生命,這個感知一切者”不僅充斥太空,而且“充斥我們的靈魂”。“他”遍知宇宙或世界之外,“他”也遍知靈魂或世界之內(nèi)。

所以,為了獲得世界意識,我們必須將我們的感官感覺和那種遍在的無限感覺合為一體。事實上,只有伴隨這種感覺范圍的拓寬,真正的人類進(jìn)步才會同時發(fā)生。我們所有的詩歌、哲學(xué)、科學(xué)、藝術(shù)和宗教,都為著將我們的感知推向更高、更廣的境界而服務(wù)。人不是通過占據(jù)更廣泛的空間來獲取權(quán)利,也不能通過外部的行為獲取,權(quán)利只會向著他所能實現(xiàn)的地方盡可能地延伸。而他的心識所能達(dá)到的境地,就是他所能實現(xiàn)的境地。

盡管如此,我們不得不為獲得心識的自由而付出代價。這一代價是什么呢?就是把“自我”放逐出去。我們的靈魂只有真正地否定自身才能夠證悟自身。《奧義書》說:“唯有舍才能有得,你不能貪婪。”《薄伽梵歌》告誡我們:公正無私地勞作,為了結(jié)果而放棄一切欲念。很多不了解的人從這種訓(xùn)導(dǎo)中得出結(jié)論說,宇宙這一概念就像很多非存在之物一樣,植根于印度人在布道時所謂的“無偏無黨”。但答案正相反。

只以自我膨脹為目標(biāo)的人,就會輕賤其他一切。與他的自我相比,世界上的其他東西都是非真實的。所以,為了對一切現(xiàn)實存在全面覺知,人必須從他個人欲望的鐐銬中將自己解放出來。我們必須踐行這一原則,為我們的社會責(zé)任做好準(zhǔn)備——即與同胞共同承擔(dān)任務(wù)。為了追尋更廣闊的生活的每一種努力,都要求人們“唯舍才能有得,且不可貪婪”。所以,人類的奮斗就是讓一個人與一切結(jié)為一體的這種意識逐漸擴(kuò)大。

在印度,無限不是缺乏內(nèi)容的非存在物,不是無物的虛空。印度的仙人斷然強調(diào)道:“在生命中知曉‘他’則真實不虛。在生命中不能知曉‘他’則如死一般孤寂。”不僅在自然界,而且在家庭、在社會、在國家、在一切中,我們證悟的宇宙意識越多,對我們越好。如果沒能證得它,我們就面臨著毀滅。

在遙遠(yuǎn)的過去,我們先知般的詩人站立在印度的天空之下,陽光如揮霍般遍灑,他們認(rèn)識到了自己與世界的同根同源,帶著這種愉悅向它躬身致敬。有一次,我證得了這種境界,頓時有一種偉大的喜樂和對人類未來的崇高期望充斥全身。它不是神人同體的幻覺,不是在被荒誕地夸張化的形象中看見了處處映現(xiàn)的人,也不是在光影翩躚的自然舞臺上,目擊人類的戲劇正在大規(guī)模上演。相反,這意味著對個體界限的超越,不再是一個單體,而成了一切的一。這不僅僅是一場想象力的戲劇,更是心識得以從自我的神秘化和夸張化中脫離后的自由。這些古代的先知們,在他們心靈的深度寧靜中感受到:在世界無窮盡的物相中,回蕩和流淌著同樣的能量,它如同意識一般在我們的內(nèi)在宇宙中顯現(xiàn),而且它不可分成單元。對于這些先知們來說,在他們的完美的深徹洞察中,并不存在不可到之處。他們甚至從不認(rèn)為死亡本身會在現(xiàn)實世界中造成人天之隔。他們說道:“‘他’映照出死亡,也映照出不朽(Yasya chhāyāmritam yasya mrityuh)。”他們也不承認(rèn)生死之間有本質(zhì)的對立,因此他們斷然肯定地說:“生即死(Prāno mrityuh)。”他們以同樣喜樂的安寧,向“生命業(yè)已顯現(xiàn)的和已然背離的”問好致敬——“在生命中過去只是隱沒,它還會到來。”他們知道,相與非相只是表面現(xiàn)象,正如海面上的浪花一樣,但永恒的生命不生不滅、不增不減。

“一切都起源于永恒的生命并與生命相摩蕩(Yadidan kiñcha pra?a ejati nihsritam)”,因為生生不易(Prāno virāt)。

這就是從我們的祖先手中繼承的珍貴遺產(chǎn),他們一直都在等待,讓我們視它如我們自己所擁有一樣進(jìn)行呼吁,這也是心識至高自由的完美典范。它不僅僅是理性的或感性的,還有著倫理基礎(chǔ),并且必然會轉(zhuǎn)化為行動。《奧義書》中說道:“最高存在是遍在的,所以‘他’是萬物內(nèi)在之善(Sarvavyāpī sa bhagavān tasmāt sarvagatah çivah)。”為了使得知識、愛與布施一切眾生真正結(jié)為一體,在遍一切處的“梵”之中證悟一個人的自我,就是善的本質(zhì),這也就是《奧義書》訓(xùn)示的主旨:“生生不易(Prā?o virāt)!”

1 2 3 4 5 6 7 8
延伸閱讀
精彩推薦
周大福“冰雪奇緣2”鉑金新品因愛而生
周大?!氨┢婢?”鉑金新品因愛而生
周大福“冰雪奇緣2”鉑金新品因愛而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