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散裝零食的外包裝上,盡管寫了滿滿的日文或英文,但仔細往背面很小的小角落里看,卻可以看到這其實是國內某不知名的小工廠所生產(chǎn),或者,是某處東南亞國家所量產(chǎn)的,這些英日文其實有混淆消費者判斷能力的嫌疑,并且,我看不到工廠的合格證號。這一類的餅干糖果處處可見,是幼兒園和小學老師的獎勵品,商家的收銀臺上也免費招待,孩子們常??梢暂p松取得。
我教孩子們第一步,包裝可能是會誤導人的,吃糖果餅干前,一定要看清楚它是哪里做的。
孩子的眼睛很銳利,我先教她們如何辨認“Made in ×××”的英文,通常她們很快就可以找到生產(chǎn)國,而她們目前的英文能力去判別China、Taiwan、Malaysia、Japan、Thailand 、USA等國名是沒有問題的。如果Milla看到這是來自于本地不知名沒有GMP證號的食品工廠所做,或是聞名的黑心食物生產(chǎn)國,她們就會跟阿公阿嬤說:“我還不餓,我現(xiàn)在不想吃。”
偶爾孩子們還會輕聲細語教育公婆說:這日本字包裝是騙你的,這根本不是日本做的,然后它還賣得這么貴,你以后最好不要再買了。
幾次下來,老人家還能說什么呢?孫子這么有食物自覺,孫子怕吃到不好的油和有問題的雞肉,就算是香噴噴的炸雞也不肯隨便嘗幾口,食物的成分產(chǎn)地等包裝,還看得這么仔細,真是難以籠絡啊。
所有老人家多年來很好用的、以零嘴寵溺討好每一個孫子的招數(shù),在Milla和Nana身上,卻完全瓦解、破功。
所以,我再也不必就食物問題和公婆爭戰(zhàn)了,現(xiàn)在我完全不用擔心Milla和Nana在阿公阿嬤家,或是在學校,會去吃有礙身心健康的食物,因為她們有知識、有常識、會過濾、會挑選。
有時候因為人情世故的圓滿,我甚至得鼓勵她們吃一點吧、沒關系的,給朋友長輩一點面子,會讓對方覺得窩心開心,偶爾吃一些不會有大礙,我們做客要隨和要隨俗,這就是禮貌和感情的交流。
會寫下這一篇文章,是因為有太多的母親朋友們來信說,在食物教養(yǎng)、喂養(yǎng)的漩渦里,與公婆的掙扎沖突不斷,這婆媳的爭端,甚至已損及夫妻或親子之間的情感。關于孩子要怎么長大才好,我們身為母親總認為,我們擁有至高的權利和覺醒。其實,我們真的沒有權利或能力,去改造老人家已經(jīng)活了一輩子的飲食形態(tài),我們甚至應該去尊重長者對食物的認知與習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