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祠堂中屬于情懷的烏托邦—— 黟縣碧山·理農館
皖南有許多古村落,臨于水邊,白墻黑瓦的明清徽宅,映于倒影,一片黑白明透煙雨索清。在黃山黟縣,相比商業(yè)的西遞和宏村,碧山“高冷”些。2011年,“碧山計劃”啟動,歐寧的理想是打造出一個“活在當下的古村”,然而村民卻將他標榜成“發(fā)家致富”的引領人,他們的愿望是多多游人,多多鈔票。滿是分歧的氛圍下,碧山書局開張,一家名叫“何府”的酒店開業(yè),大大小小的客棧擦干凈門臉掛出了接客的牌子。
歐寧索性攜家?guī)Э诙ň颖躺?,買下集體所有的一棟破房一一啟元堂。這原是家祠,后改為糧站,再后來,一直空置瀕臨倒塌。歐寧帶人清理修整,并重新命名為理農館(School of Tillers)。頂著“咖啡館”的名頭開業(yè),但實際上,理農館是一個集合了畫廊、咖啡館、茶室、書店、農產(chǎn)品店的時髦村務活動中心,他會在里面放電影、辦展覽。
展覽的對象,一半以上是村民。年輕人外出打工,來看展覽的都是老人和孩子。他們在祠堂木梁下認真地看,末了還會提問,甚至組成小組探討,這畫是畫的嗎?我看倒像是印上去的。他們會追問主講“種植與顏料”的英國女藝術家Sigrid Holmwood,你說的那些東西,在我們這能種活嗎?
歐寧檢討自己曾經(jīng)的精英思想挺嚴重,不會把想法和周圍人一一解釋,但現(xiàn)在,他的家在這里,太太在書局工作,孩子在這里上學,他徹底融入在與鄉(xiāng)村的交往中。矛盾依然在,但好在已經(jīng)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。
理農館的北大廳掛有14幀照片。參觀的村民指指點點,好多人在上面找到了自己,馬頭墻下面一副徽派廳堂的架勢,只不過里面擺著冰箱、電腦、洗衣機,有點沖突,但安寧祥和。